2007年5月24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警界“教头”:站在幕后的平安卫士
本报记者 王志浩/摄 曹志男/文 实习生 王涛 通讯员 徐金春 宋敏红 章官翔

  爱思考的花招“教头”
    32岁的潘朝春是省边防总队教导大队训练处教员。黑黑瘦瘦的他已经是训练处的老教头了。在学员们眼里,这位教头特别爱思考,训练时别出心裁的“花招”也特别多。2004年和2005年潘朝春远赴香港警察机动部队(PTU)总部学习交流。面对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潘朝春把学到的东西以及心得体会全部记录在了日记本上,这本日记竟长达4万多字。
    回到教导大队,潘朝春把香港的一些教学方式经过自己“改装”后带进了课堂。“我让学员们观看电影《角斗士》,然后让他们从领导艺术、团队协作等方面谈自己的感受。”随后,潘朝春对学员们的感受从好几个不同的角度做点评,让学员们从思想上对训练有个新的认识。
    而按潘朝春的话来说,这是将以前的“填鸭式”训练改成愉快训练,不光提高了学员训练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学员与教员之间的感情。
    与此同时,鼓励式教学也是潘朝春手里的“常备武器”。潘朝春刚当教官时,一个叫小温的新兵对训练有排斥感,上课不积极,训练也不认真。潘朝春并没有去责骂小温而是不断鼓励小温,最终,原本对训练充满反感的小温成了训练中最积极刻苦的一员。
    采访一结束,潘朝春又投入到紧张的教学训练当中。枯燥的训练一般会让人感到厌倦,但他不会,因为他这个“教头”爱思考。
    
  年轻的“神枪手”教官
    27岁的洪晓舟是舟山市公安局警校的一名警体教官。工作未满6年,从教不过4年的他,在学员中间拥有一个绰号,那就是年轻的“神枪手”教官。2003年初,23岁的洪晓舟从一名普通刑警成为舟山市警校的一名警体教官。“当时我没什么经验,虽然对自己的射击等技能有信心,但怎么教学员却心里没底。”为此,洪晓舟开始不断地翻阅相关书本,并四处求教,由于基本功扎实,他渐渐地适应了教官这个岗位。2005年8月,洪晓舟被公安部选送到香港参加为期42天的武力教官培训,也正是这次香港之行,让他在学员中有了“神枪手”教官的称号。“当时我在所有培训人员中年龄最小、警衔最低。”洪晓舟告诉记者,为了不丢浙江警察的脸,他每天上课、训练、射击轮着来。有一次为了练好一个扣扳机动作,他空手练习了200多次。最终,洪晓舟不仅顺利通过武力教官资格考核,还拿到了两个仅有的射击冠军,而他的名字也被香港警校刻在校史馆荣誉台上。自此,“神枪手”教官的绰号便在舟山警校的学员们中间传开。
    面对这个绰号,洪晓舟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自己没什么好骄傲的,把我的技巧让学员们掌握,那才叫棒!”为此,洪晓舟开始在教学上猛下功夫。
    如何运用战术一招制敌,如何进行危险现场评估,如何利用掩体……教学中,洪晓舟紧扣“练为战”这一指导思想,把真实案例制成逼真的模拟情景,让学员们置身情景中去模拟处置。同时,他还穿插播放一些国外电影的精彩片断,从而使学员们在最真实的感受中得到训练,掌握技巧。2006年9月,洪晓舟在全省首届特警大比武中,夺得了“手枪速射”冠军。回到舟山,洪晓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次比赛中领悟到的一些射击技巧仔细地说给学员听。
    
  业余的“专业”搏击教练
    25岁的朱晓科在杭州西湖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有着双重身份:特警队员兼“专业”搏击教练。
  “重心再放低一点,左拳斜着往上击……”记者见到朱晓科时,他正在分局的健身房里指导同事练习格斗技巧。见到记者,满头大汗的朱晓科不好意思地请记者在边上等一会,让他教完这套动作。记者了解到,这个看上去更像大男孩的教官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武术散打专业,凭着一身好功夫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成了一名业余的警体教官。
  2004年12月,刚刚加入公安队伍的朱晓科参加了全国公安系统的搏击大赛,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的朱晓科最终夺得了冠军。回到单位之后,一举成名的朱晓科自然而然就成了同事们的搏击以及擒拿格斗方面的专业教练。而同事们也悄悄地送了他一个称号:“小教官”。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搏击技巧都适合在抓捕犯罪嫌疑人中使用,朱晓科就时常动脑子合理地改变一些搏击技巧。“打个比方,擒拿快速奔跑的犯罪嫌疑人,其实你没必要扑上去,只要贴到边上用脚去勾他的脚步,借力让他摔到,这样自己不会受伤,犯罪嫌疑人也不会受伤。”一说起教学经验,原本话不多的朱晓科一下子就来了劲,一边说,还一边给记者做起了示范动作。
    记者离开健身房时,朱晓科继续进行被记者打断的教学课程,对这名业余教官来说,只要同事想学,随时随地都是他的课堂。